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论文

试论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9/7/15 浏览量:3524

陈树生

(佛坪县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  现阶段,山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硬件设施不够,家庭安全教育缺失,师生安全意识不高,校园周边环境较差,交通条件、用电用水、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学校人员编制紧缺,政府安全投入不足,山区农村文化相对落后,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相关安全责任方履职尽责不够,学校内部管理疏漏,部分教职员工奉献教育精神还不高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主动担当作为,山区农村学校要将安全作为管理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做实各项安全演练和教育,并不断研究应对新的安全课题,社会、学校、家庭更要共同发力,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方能最终化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  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问题

近些年来,由于交通肇事、火灾事故、意外溺水、高处坠落、踩踏事件、校园暴力、非法侵害等原因造成中小学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就会打碎一个家庭的希望,给学校造成无尽的烦恼,给社会带来深刻的伤痛。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山区农村学校因为经济基础的制约,安全管理的主客观条件和平川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山区农村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的方面明显滞后。虽然山区农村学校非常重视校园安全,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其安全管理隐患尚未彻底消除,安全管理滞后问题依然存在。

一、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山区农村学校,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校园安全管理面临一系列困难,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学校编制不足,缺少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条件较差,教师大多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或者不安心。加之这些学校规模普遍较小,很少设置专职后勤、宿舍管理等工作岗位,安保岗位多是学校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在编在岗人员除了学生和炊事员之外,基本都是专业技术教师。山区农村学校的普遍情况是学生不多,但是住宿学生不少。特别是随着撤并校点力度的加大,住宿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学校学生管理、食宿管理、安全管理工作量大事杂。学校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各个年级的事务性工作城乡基本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上至校长下至一般教师,不但要承担超额教学工作任务,而且身兼多项事务工作,人人还要分担许多安全管理责任,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安全管理工作难免出现不尽人意之处。

(二)部分校园安全硬件设施不足,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

校舍不足,学生住宿、用餐设施简陋;饮用水多为河流、溪水,并且和农户共用,卫生条件难以达标;学校用电与农户生产生活用电电源相同,电压不稳、而且偏低,缺乏专业维修人员,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少,经费紧缺,必要的消防、防雷、防盗、监控等硬件设施难以按照标准配备到位。

(三)家庭安全教育缺位,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山区,特别是深山区,许多家庭几代人寡居深山,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文化素养偏低,缺乏安全意识,给于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加之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务工,绝大部分常年不归,离异现象增多,致使留守、单亲子女增多。这些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但是大多不缺钱花,外出打工的父母每月按时足额寄回现金,由孩子自由支配。因而部分学生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厌恶学习,不听教诲,甚至沾染不良习气,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四)校园周边环境较差,部分村民素质低下,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山区农村学校往往设在村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在部分村民的眼中学校就是乡下的一个大户人家。他们对待学校的门卫制度、接待来访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置若罔闻,经常大大咧咧随意出入校园,安保人员要求出入登记,规范管理,不仅得不到理解,而且容易引起部分人的责难。校园周边部分村民不注意环境卫生,散养家禽家畜,随意倾倒污水,严重污染校园周边环境,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隐患。校园周边这些问题学校不管不行,管理部分村民不仅不配合,而且有抵触情绪,工作难度很大,容易引发矛盾。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使学校失去安全保护的屏障。

(五)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交通安全问题较多

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学生普遍距离学校较远,公共交通比较落后。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学生搭乘农用车辆往返学校非常普遍,人们的交通法规知识贫乏,交通安全意识较差。学生靠步行、骑自行车、乘坐摩托车、甚至乘坐农用车往返学校,家长接送孩子动辄一车三四人,有的为了省事,直接把摩托车交给孩子驾驶,极易出现交通事故。学校虽然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甚至采取强制措施禁止学生驾驶摩托车,但是当地落后的交通现状使学校的安全管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六)学校伙食单调乏味,卫生安全隐患较多

山区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缺失,学校无法进行食品卫生检验检疫,食堂饭菜原料来源于集市,采购索票索证困难;炊事人员量少技缺,食堂饭菜品种单一,质量难以满足学生要求。为了改善生活,换换口味,学生出校购买零食现象极为普遍,校外商贩出售的食品卫生安全难以保障,大多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安全消费意识不强,容易导致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二、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问题的成因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开展教育改革,不断释放教育活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山区农村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缺憾,某些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这些因素不断催生校园安全风险。

(一)山区农村学校的员额编制问题没有有效解决

山区农村学校的员额编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教育和校园安全问题的瓶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等人员需求不断增加,而山区农村学校一直沿用多年以前的编制,既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学校员工呈现一种缺编少额的现象,后勤安保岗位的编制几乎为零,经常是一人身兼数职,安保人员大多是临时雇佣人员,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也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了隐患。

(二)政府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缺乏超前意识

政府按照学生人头划拨教育经费,山区农村学校生源较少,办学经费自然显得捉襟见肘,正常教学设施都难以保证,再要将这有限的经费拿出一部分购置安保硬件,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在申请不到政府额外追加专项经费的情况下,只能在安防设施、安保人员等方面大打折扣,“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罢了。另外,在建校之初,相关部门缺乏超前思维,对于校园安全管理考虑不周,造成校园安全硬件设施欠账,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三)山区农村文化教育落后,导致人们思维意识陈旧

山区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本土文化和农村习俗文化很浓,现代文化气息稀薄,对知识的苛求和对现代科技的向往远远不及城市。受此影响,人们只把教师看做自己圈子里的一个熟人,只把学校看做自己的邻居,对“知识的圣殿”、“孩子成长的引领人”概念模糊,缺少对学校的敬畏和对教师的尊重。所以,不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特别是不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从而能造成家庭安全教育缺位,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四)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导致学校内部和家校之间不和谐因素增加

虽然我们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但是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引领和主要依据分数录取学生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分数的看重程度有增无减。政府评价学校主要看学生考分,家长考量学校主要看考试成绩,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同样主要是看分数。山区农村学校生源较差,学生考试成绩与平川及城市学校具有明显差距。这种功利化的评价标准,人为的忽视了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和学生差异,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为了缩小差距,学校使尽浑身解数狠抓智力教育,对于学生安全问题在口头上叫喊得响,在行动上落实得少。同时这种重智轻德的学校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德育的滞后,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大大增加。因而人为削弱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力度。

(五)相关单位涉校安全管理责任不够落实

所谓的学校安全包括校园内外、学生人身和心理、财物、网络等诸方面的安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涉及学校安全管理的单位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消防管理部门、基层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但是事实上,除了学校之外,其他单位涉校安全责任不够落实,有时只是象征性的到校做做报告、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例行检查,学校安全出了问题提出处理意见。除此之外,很少主动考虑或者超前介入学校安管理全问题,更谈不上深入实地指导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山区农村除了学校之外,其他单位更是漠视学校安全管理问题,导致学校教学安全一肩挑,安全问题实在不堪重负。

(六)部分山区农村学校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安全管理疏漏

山区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学生人数较少,校园周边环境没有城市复杂。所以,部分学校不够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制度建设不够规范,“人防、物防、技防”不够到位,普遍存在侥幸心理,不注意排查安全隐患,熟视无睹某些安全问题。经常出现安全工作写在纸上,喊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往往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安全问题。

(七)部分山区农村学校轻视应急演练工作

由于山区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安全意识麻痹,时常忽视必要的应急安全演练,例如:火灾逃生、消防设备使用、防触电、防雷击、防地震、防水灾、防诈骗、防食物中毒、防非法侵害等安全演练活动,这些必要的安全演练活动往往被忽视,或者简化,使学生应该掌握的安全防范知识被省略或者被边缘化,降低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八)山区农村学校部分教职员工缺乏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有人把教师比喻为蜡烛,说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可是在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生活工作条件与城区及平川学校的差距较大,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质工作,缺乏奉献精神,没有教师的荣耀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甚至工作懈怠,职业道德缺失,把“一岗双责”中的安全问题不当回事,埋下了安全问题的隐患。

三、应对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

面对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的现状,基层政府应该勇于担当、加强领导,学校自身应该主动作为、严格管理、落实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关心教育、积极履责,公安机关应该立足本职,为经济建设、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协助、家长助力的学校安全管理体制。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努力解决山区农村学校办学瓶颈问题

各级政府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调研,统筹考虑,从学校的长远规划入手,改变仅凭学生成绩评价学校质量的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充实人员编制,妥善配备学生上下学乘坐车辆,构建硬件安全防范设施,在校舍建设时,把防火、防盗、防雷设备一次配备到位,打好“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可以采取划拨专项经费、集资助学、单位个人赞助等形式,解决山区农村学校办学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优化安全管理方案,规范安全管理措施。

(二)加强安全教育,把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学校安全量多事杂,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从大出着眼,小处着手,制定安全管理台帐,把安全制度挺在前面,安全要求融在里面,安全责任落在岗位,安全督查承担连带责任。学校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教学安全,水电安全,学生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抓住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岗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准确设岗,责任到人,随时督查。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根据学校地域特点,做好安全防范应急演练工作

学校不仅要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要适时组织安全防范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减少或者避免紧急状态下的应急伤亡。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统筹规划,每学期组织一两个项目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培养学生辨别险情,自救互救,紧急避险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相关消防器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安全用电、防火救助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处置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泄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防范素质。

(四)注意研究新的安全课题,应对新的安全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想压力不断加大,新的安全挑战不断增多。农村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急剧增加,家庭代沟越来越深,邻里关系变化微妙,人文关系不像过去那样单纯质朴,影响学生的不良诱惑更加隐蔽,师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学生情感脆弱,耐挫能力偏低,心理郁闷难以排解,导致心理健康受损,这些新形势下的安全威胁已经逐步向我们袭来。对于这些新的安全威胁,我们准备不足,知识欠缺,应对不力。急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加紧培训心理咨询教师,建立学校心理质询室,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的恶性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隐患。同时,学校要真正担负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用良好的德育化解一些安全难题。

(五)加强山区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

随着扶贫攻坚战役的深入进行,独居深山的家庭急剧减少,搬至宜居环境的农户不断增多,生存环境的变化迅速涤荡着旧的意识形态,我们要抓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构建现代文明山区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创造安全和谐的人文环境。校园安全是一个社会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参与的系统工程。为此,各级基层政府要建立健全山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师资待遇,引导人们尊师重教,不断提高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山区农村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山区农村学校要内强管理,外塑形象,严格执行各项法规政策,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回应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与基层组织联手维护学校周边安全,建立校家联系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培训家长工作,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家长助力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


主办:陕西省警察防卫技术研究会咨询电话:029-83667360丰巢科技

官网:http://www.jcyjh.cn陕公网安备0000001号陕ICP备2022003470号-1